太和,古為豫州之域,春秋時期屬宋國,名鹿上,又名邢丘、廩丘,宋國曾與齊國、楚國在此會盟,稱為鹿上之盟。戰國時期屬魏國,蘇秦說魏襄王“南有新郪”,即指太和。后歸楚國。秦統一后,置新陽縣,屬潁川郡。在隨后兩千余年的歷史進程中,太和逐漸發展成為農業重地。
地處黃淮平原南端的太和縣土地肥沃,氣候適宜,為小麥、大豆、玉米、高粱等糧食作物的生產提供了天然保障。此外,發源于河南省伏牛山的淮河最大支流沙潁河,更是為太和沉淀四方山川之精華,流積千里河域之生息。
如此天造地設,使得太和百姓自古便有了飲酒之傳統。相傳宋朝初期于太和北郊曾有神井一口,取井中之泉釀酒,酒味甘冽香醇,口感綿柔清幽,凡飲此佳釀者,琴棋書畫可樣樣精通。從此,太和酒之釀造工藝日益純熟,逐漸發揚傳承。集精良匠人,聚精湛工藝,徽豐酒坊由此誕生,此乃安徽徽酒酒業之前身也。明清之際徽商的崛起,更促進了徽酒文化的發展?;肇S酒成為歷代徽州人士飲、歌、友、戀的餐飲珍品。